文章純屬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在今年的4月17日晚上10點鐘左右,發生了一件令人惋惜的事情:
上海盧浦大橋一名17歲在校職高二的學生,在5秒內花季年齡生命就結束了。事情的具體的過程據說是這樣的孩子在學校和同學發生了一些矛盾,母親載其回家的過程中母子之間也方式了一些爭執後,恰巧途徑盧浦大橋的時候,車子停在橋中間,這個孩子打開車門就跳下去了。
在教育孩子的路上,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不可避免的是:家長和孩子之間會發生親子關係,但是在和孩子起衝突的時候,我們不一定非要爭論輸贏,"沒有輸家"解決法能夠讓雙方共贏。
沒有輸家"解決法能夠讓雙方共贏陶虹之前參加了一檔育兒脫口秀的節目,在節目裡面,她分享了一個自己和女兒之間的一個小故事,其實從本質上來說也是她和孩子發生了衝突,但是卻以一種"沒有輸家"的解決法讓她們雙方"共贏"。
事情是這樣的:
陶虹、她女兒以及奶奶三個人同行到台灣旅遊,途中女兒希望媽媽幫忙背自己的雙肩包。令人感到意外的是:
陶虹她"狠心的"拒絕了女兒的要求,女兒就開始哭鬧以希望媽媽可以妥協幫助自己背包,但是陶虹沒有直接妥協答應孩子幫忙背包而是和女兒一起想解決的辦法,她們一共羅列了八種措施,但是前七種都被否定了,最後一次解決辦法卻被得到了認同;第八種解決方法就是找另外一位同行媽媽的兒童車,將背包放到車裡推。
第八種解決方法得到陶虹母女的一致同意,並且解決了問題。她們能夠很好的解決問題在於最關鍵的在於這幾個點:
第一個點是陶虹認真傾聽了女兒的需求即是不想要背雙肩包,第二點就是明確的表達了自己的想法那就是媽媽也不想要背,最後一點是陶虹她尊重了女兒的需求的同時並且和女兒一起找到了一個雙方都認可的解決方式,因此得到了一個好的結果那就是陶虹和女兒之間沒有誰輸,雙方都達到了滿意的狀態!
她們母女之間在起"衝突"的時候所採用的解決問題的方式是我們廣大家長最需要去學習的地方,因為這種教育方式方法存在著很多的益處。
"沒有輸家"解決法是避免衝突的有效法則何謂"沒有輸家"解決法"沒有輸家"解決法:指定是在家長和孩子相處的過程中當出現親子衝突的時候,家長和孩子一起找出一些雙方都接受的解決問題的方法,在提出解決方案的基礎上進行並評估,最終選擇一個最佳方案,並實施。這種教育方式也被稱為"第三法"——共贏的運作機制。
有的家長可能會很好奇,既然有一個"第三法",那麼"第一法"、"第二法"又是什麼呢?其實這兩個法在現實生活中很常被運用。
第一法:也叫做管教的運用機制:指的是讓孩子去做那些你認為正確的事情;
第二法:也叫做縱容的運作機制:指的是讓孩子遵循自己內心的想法去做事情。
其實兩種教育方法都存在利弊:
第一方法是用權威管教孩子。運用這種管教方式的結果是父母贏了,孩子沒有什麼執行解決問題的動力。
第二方法則是縱容。當發生親子衝突時,父母雖然嘗勸孩子服從自己的方法,但是當孩子不服從的時候,父母往往會放棄自己的意見轉而向孩子妥協,此時孩子贏了,但孩子常常缺乏對自己行為的內在控制力,以自我為中心,缺乏合作精神。
但是運用第三法卻不同他們是親子雙方共贏的一個結果。
運用"第三法"益處多當親子之間發生矛盾衝突的時候,如果家長能夠以和孩子一起共同地去解決問題的方式去處理親子衝突,最終家長會發現:
這種教育方式真的是一個非常好的解決問題的方法,因為不僅僅能夠很好的去解決問題並且孩子也能夠坦誠表達情緒、控制情緒,並且會變得更加的獨立,更加的自信,更加快樂的。既然這種教育方式如此的好那麼具體是應該怎麼去做的呢,現在我們一起來學習一下。家長運用「第三法」解決衝突,要遵循以下2點薩提亞模式家庭治療大師貝曼博士曾經說過這麼一句話:"在親密關係里沒有一輸一贏,只有都輸或者雙贏。"
也就是說:在家長、孩子起矛盾衝突的時候在解決問題的最終結果這有兩種:一是兩敗俱傷,這種是最不想看到的結局,這種結局就是開始說的那個男孩的結局,第二種是雙方共贏也就是陶虹母女得到的結局。家長首先需要傾聽孩子的心聲在日常生活中這種情況並不少見:
媽媽整天嘮叨孩子的房間非常的亂以及整理困難,孩子卻對要整天的聽媽媽沒完沒了的嘮叨感到非常的厭煩。其實這個時候媽媽就可以邀請孩子一起來解決這個問題,簡單的來說就是和孩子進行溝通,傾聽孩子的心聲。
現在進行一個假設:
假設經過溝通發現:媽媽看重的是整潔,而孩子卻不喜歡收拾但是卻喜歡烹飪。經過一番的探討母子兩個人最終找到了一個令雙方都滿意的一個解決方案:孩子每周為家人做兩頓飯,當然孩子只是協助,爸爸媽媽才能主力,因為單獨的讓一個小孩子做飯菜是存在一點的危險性;媽媽每周幫孩子打掃一兩次房間。
我們可以總結一下她們解決衝突的步驟:
第一個點:覺察雙方的立場:媽媽想要孩子自己去整理房間,孩子卻討厭媽媽嘮叨;
第二個點:探求彼此的深層需求:媽媽看重整潔,孩子卻喜歡做其他的事情;
第三個點:合力尋求雙贏:媽媽幫助孩子整理房間,孩子烹飪。
羅列出各種各樣的方案在和孩子發生矛盾衝突的時候,家長需要做的是和孩子一起解決問題,那麼首先可以和孩子一起"頭腦風暴"——羅列出各種各樣的解決問題的方案,先不去考慮這個方案的可行性,在羅列出各種各樣的方案之後進行一一的排查,最終找到一個家長、孩子都認同的解決問題的方案。這個可以藉助陶虹所分享的小故事進行借鑒。
很多的家長可能會覺得這種方式太過於浪費時間,這是沒有必要的,其實不是這樣的,這樣做肯定的是存在這樣去做的道理。不可否認的一點是:這樣子的確是很消耗時間,因為需要在雙方進行溝通和交流後從多個方案中選取一個雙方都滿意的方案。
在現實生活中存在很多衝突,的確是可以非常快的得到解決;但是也有一些是需要消耗很長時間才能解決的問題,往往都是一些常態性的衝突:
比如說有關於孩子的零用錢的問題、電視的使用、孩子的睡覺時間等問題,我們進行溝通之後一旦我們用"第三法"將這些問題妥善解決之後,那麼在一定程度上來說就"一勞永逸",所以這不是在浪費時間並且消耗在這上面的時間是必要的。
簡單的來說,運用"第三法"去解決親子衝突問題有三個最為關鍵的步驟:親子之間表明自己的立場、探求彼此的深層需求以及合力尋求雙贏
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我們家長也需要去不斷的去學習、不斷的去實踐,努力的學習如何做一名合格的家長並且在和孩子發生矛盾衝突的時候要首先控制好自己的情緒最後提醒自己用第三法解決孩子親子衝突,努力做到"共贏"。
我是小C媽媽,也是4歲寶寶的媽媽,在養育和教育孩子過程中,遇到任何問題可以來問我,希望我的一點建議能有助你解決帶娃過程中的困惑與煩惱,讓我們的孩子能更好的成長!
更多育兒母嬰知識請關注我們,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點贊或分享給更多的人!
註:( 圖片源自網路,若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和孩子起衝突,非要爭論輸贏?「沒有輸家」解決法能讓雙方共贏
文章純屬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在今年的4月17日晚上10點鐘左右,發生了一件令人惋惜的事情:
上海盧浦大橋一名17歲在校職高二的學生,在5秒內花季年齡生命就結束了。事情的具體的過程據說是這樣的孩子在學校和同學發生了一些矛盾,母親載其回家的過程中母子之間也方式了一些爭執後,恰巧途徑盧浦大橋的時候,車子停在橋中間,這個孩子打開車門就跳下去了。
在教育孩子的路上,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不可避免的是:家長和孩子之間會發生親子關係,但是在和孩子起衝突的時候,我們不一定非要爭論輸贏,"沒有輸家"解決法能夠讓雙方共贏。
沒有輸家"解決法能夠讓雙方共贏
陶虹之前參加了一檔育兒脫口秀的節目,在節目裡面,她分享了一個自己和女兒之間的一個小故事,其實從本質上來說也是她和孩子發生了衝突,但是卻以一種"沒有輸家"的解決法讓她們雙方"共贏"。
事情是這樣的:
陶虹、她女兒以及奶奶三個人同行到台灣旅遊,途中女兒希望媽媽幫忙背自己的雙肩包。令人感到意外的是:
陶虹她"狠心的"拒絕了女兒的要求,女兒就開始哭鬧以希望媽媽可以妥協幫助自己背包,但是陶虹沒有直接妥協答應孩子幫忙背包而是和女兒一起想解決的辦法,她們一共羅列了八種措施,但是前七種都被否定了,最後一次解決辦法卻被得到了認同;第八種解決方法就是找另外一位同行媽媽的兒童車,將背包放到車裡推。
第八種解決方法得到陶虹母女的一致同意,並且解決了問題。她們能夠很好的解決問題在於最關鍵的在於這幾個點:
第一個點是陶虹認真傾聽了女兒的需求即是不想要背雙肩包,第二點就是明確的表達了自己的想法那就是媽媽也不想要背,最後一點是陶虹她尊重了女兒的需求的同時並且和女兒一起找到了一個雙方都認可的解決方式,因此得到了一個好的結果那就是陶虹和女兒之間沒有誰輸,雙方都達到了滿意的狀態!
她們母女之間在起"衝突"的時候所採用的解決問題的方式是我們廣大家長最需要去學習的地方,因為這種教育方式方法存在著很多的益處。
"沒有輸家"解決法是避免衝突的有效法則何謂"沒有輸家"解決法
"沒有輸家"解決法:指定是在家長和孩子相處的過程中當出現親子衝突的時候,家長和孩子一起找出一些雙方都接受的解決問題的方法,在提出解決方案的基礎上進行並評估,最終選擇一個最佳方案,並實施。這種教育方式也被稱為"第三法"——共贏的運作機制。
有的家長可能會很好奇,既然有一個"第三法",那麼"第一法"、"第二法"又是什麼呢?其實這兩個法在現實生活中很常被運用。
第一法:也叫做管教的運用機制:指的是讓孩子去做那些你認為正確的事情;
第二法:也叫做縱容的運作機制:指的是讓孩子遵循自己內心的想法去做事情。
其實兩種教育方法都存在利弊:
第一方法是用權威管教孩子。運用這種管教方式的結果是父母贏了,孩子沒有什麼執行解決問題的動力。
第二方法則是縱容。當發生親子衝突時,父母雖然嘗勸孩子服從自己的方法,但是當孩子不服從的時候,父母往往會放棄自己的意見轉而向孩子妥協,此時孩子贏了,但孩子常常缺乏對自己行為的內在控制力,以自我為中心,缺乏合作精神。
但是運用第三法卻不同他們是親子雙方共贏的一個結果。
運用"第三法"益處多
當親子之間發生矛盾衝突的時候,如果家長能夠以和孩子一起共同地去解決問題的方式去處理親子衝突,最終家長會發現:
這種教育方式真的是一個非常好的解決問題的方法,因為不僅僅能夠很好的去解決問題並且孩子也能夠坦誠表達情緒、控制情緒,並且會變得更加的獨立,更加的自信,更加快樂的。既然這種教育方式如此的好那麼具體是應該怎麼去做的呢,現在我們一起來學習一下。
家長運用「第三法」解決衝突,要遵循以下2點
薩提亞模式家庭治療大師貝曼博士曾經說過這麼一句話:"在親密關係里沒有一輸一贏,只有都輸或者雙贏。"
也就是說:在家長、孩子起矛盾衝突的時候在解決問題的最終結果這有兩種:一是兩敗俱傷,這種是最不想看到的結局,這種結局就是開始說的那個男孩的結局,第二種是雙方共贏也就是陶虹母女得到的結局。
家長首先需要傾聽孩子的心聲
在日常生活中這種情況並不少見:
媽媽整天嘮叨孩子的房間非常的亂以及整理困難,孩子卻對要整天的聽媽媽沒完沒了的嘮叨感到非常的厭煩。其實這個時候媽媽就可以邀請孩子一起來解決這個問題,簡單的來說就是和孩子進行溝通,傾聽孩子的心聲。
現在進行一個假設:
假設經過溝通發現:媽媽看重的是整潔,而孩子卻不喜歡收拾但是卻喜歡烹飪。經過一番的探討母子兩個人最終找到了一個令雙方都滿意的一個解決方案:孩子每周為家人做兩頓飯,當然孩子只是協助,爸爸媽媽才能主力,因為單獨的讓一個小孩子做飯菜是存在一點的危險性;媽媽每周幫孩子打掃一兩次房間。
我們可以總結一下她們解決衝突的步驟:
第一個點:覺察雙方的立場:媽媽想要孩子自己去整理房間,孩子卻討厭媽媽嘮叨;
第二個點:探求彼此的深層需求:媽媽看重整潔,孩子卻喜歡做其他的事情;
第三個點:合力尋求雙贏:媽媽幫助孩子整理房間,孩子烹飪。
羅列出各種各樣的方案
在和孩子發生矛盾衝突的時候,家長需要做的是和孩子一起解決問題,那麼首先可以和孩子一起"頭腦風暴"——羅列出各種各樣的解決問題的方案,先不去考慮這個方案的可行性,在羅列出各種各樣的方案之後進行一一的排查,最終找到一個家長、孩子都認同的解決問題的方案。這個可以藉助陶虹所分享的小故事進行借鑒。
很多的家長可能會覺得這種方式太過於浪費時間,這是沒有必要的,其實不是這樣的,這樣做肯定的是存在這樣去做的道理。不可否認的一點是:這樣子的確是很消耗時間,因為需要在雙方進行溝通和交流後從多個方案中選取一個雙方都滿意的方案。
在現實生活中存在很多衝突,的確是可以非常快的得到解決;但是也有一些是需要消耗很長時間才能解決的問題,往往都是一些常態性的衝突:
比如說有關於孩子的零用錢的問題、電視的使用、孩子的睡覺時間等問題,我們進行溝通之後一旦我們用"第三法"將這些問題妥善解決之後,那麼在一定程度上來說就"一勞永逸",所以這不是在浪費時間並且消耗在這上面的時間是必要的。
簡單的來說,運用"第三法"去解決親子衝突問題有三個最為關鍵的步驟:親子之間表明自己的立場、探求彼此的深層需求以及合力尋求雙贏
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我們家長也需要去不斷的去學習、不斷的去實踐,努力的學習如何做一名合格的家長並且在和孩子發生矛盾衝突的時候要首先控制好自己的情緒最後提醒自己用第三法解決孩子親子衝突,努力做到"共贏"。
我是小C媽媽,也是4歲寶寶的媽媽,在養育和教育孩子過程中,遇到任何問題可以來問我,希望我的一點建議能有助你解決帶娃過程中的困惑與煩惱,讓我們的孩子能更好的成長!
更多育兒母嬰知識請關注我們,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點贊或分享給更多的人!
註:( 圖片源自網路,若有侵權,請聯繫刪除!)